近日,走进灵山县三隆镇三隆社区新茂队中药材加工厂,一幅热闹繁忙的景象映入眼帘。这里,不仅是一个中药材加工的基地,也是银发老人实现再就业的新天地。
在加工厂内,一群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老人正忙碌着,她们分工明确,有的清洗药材,有的砍切药材,有的分拣药材,有的扎捆成品,这些老人的身影,成为了这个加工厂里亮丽的风景线。这一切,得益于县、镇人大代表,三隆社区党支部书记黄强念在2022年第三季度开展“日走访”活动时的发现。
繁忙的中药材加工厂生产车间。
黄强念在走访中了解到,村中许多老年人每月只有100多元的“老人钱”用做零花钱,希望能找点事情做增加自己的收入。经过调查,黄强念发现三隆本地种植的莪术、五指毛桃、大力薯、天冬等中药材品种丰富,但大多种植户只是直接售卖,未进行加工,导致附加值低。为此,黄强念在镇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上领衔提出了《关于三隆社区建立中草药加工厂的建议》。
在交办单位和镇政府的支持下,2023年2月,该加工厂获得了上级380万元的项目资金。经过一年多的建设,加工厂于2024年12月正式投产。“加工厂主要对五指毛桃、大力薯等中药材进行粗加工,目前可以为银发老人提供50—80个就业岗位,加工好的药材主要销往玉林。”加工厂负责人潘梓存说。
老人在修剪五指毛桃。均 赖德浩 摄
“在这里干活每天都有几十块钱的收入,从家里步行过来就十来分钟,非常方便。”在加工厂上班的施奶奶乐呵呵地说。加工厂的成立,不仅为老人提供了就业岗位,还让她们在劳动中找到了生活的乐趣。在这里,老人不仅能够学到新的技能,还能够与同龄人交流,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。
2024以来,三隆镇人大还积极推动建成“长者饭堂”2个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个,让老人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方便的餐饮服务和日常照料,真正做到老有所依、老有所养、老有所乐。三隆镇人大主席施国鸿表示,镇人大将继续关注老年人的生活质量,通过政策扶持、技能培训等方式,帮助老人更好地融入社会,实现自身价值。下一步,将探索更多适合老年人的就业项目,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到社会发展带来的福祉。